今年以来,面对市场行情风云变幻,国际疫情形势严峻等形势,公司冶炼板块各单位积极一体化推进安全环保、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等工作,向管理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绿色要效益,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企业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得到提升,所有冶炼单位一举扭转了亏损的被动局面,均实现盈利,打开了西部矿业集团冶炼企业全面盈利的良好生产局面。
管理赋能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各冶炼单位坚持以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为引领,扎实推进国企改革各项任务,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工作,以创建“五个一流”为目标,以提质降本增效为出发点,以生产现场管理为抓手,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推进制度改革,优化完善内控体系,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各单位掀起创新创效的热潮,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如青海铜业全面梳理金属“出血点”,完善公司原料、中间物料、产成品等管理制度,熔炼工序与选矿工序的上下游协同配合,稳定缓冷和磨浮操作,避免了尾矿品位大幅波动,提高了回收。西豫公司针对侧吹炉炉砖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对炉壳部分、压板部分、砖型部分均实施改造,侧吹炉砖寿命由90天增加至120天以上,节约生产成本56万元。通过精细化管理,青海铜业选矿回收率大幅提升,电流电耗残极率逐步降低;西豫公司铅、金、银综合回收率,电铅电流效率均有所提高。
智造赋能,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活力
在锌业分公司,全自动双模刮渣机器人来回运行,其操作简单,刮渣的同步性、精准性好……通过机器人的引入,生产班组每班减少1人,全年减少人工成本38.8万元。这是各冶炼单位推行智能工厂建设的一个缩影,各冶炼单位加强数据赋能,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生产与管理方式转变,广泛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深化应用协同办公、安全管控平台等系统,大力推进建设智能工厂试点,智慧远程操控平台、无人值守供配电排水系统这些智能化应用场景在各冶炼单位随处可见,焕发出无限“智能”生机。锌业分公司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物流管控与智能计量系统等,实现磨矿、氧压、温度等指标线上测量,各类阀门、电机等设备一键启停,智能生产调度、能源管理和设备管理实现线上监测、动态调度。西豫公司上线智能计量与检化验系统,实现计量、质检、物流一体化的管理,让数据多跑腿,提高自动检测、计量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减少操作人员6人。同时,各单位实现线上运行“阳光采购”电商平台、NC、ERP系统、资金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平台等经营管理和决策层的系统,促进公司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绿色赋能 为高质量凝聚合力
各冶炼单位坚定不移走“资源节约、低碳消耗、绿色发展、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之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产生,逐步朝着“出铜不见铜、运料不见料、行车无扬尘、空中无污染、废气超低排、固废全循环、废水零排放”的治理目标逐步前行。湘和公司依靠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炼锌尾矿渣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经过不断技术优化,目前炼锌尾矿渣处理量400吨/天以上,次氧化锌产量稳定至14金吨/天以上,已实现冶炼渣的“吃干榨尽”;锌业分公司10万吨锌冶炼项目采用氧压浸出炼锌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锌冶炼制酸尾气问题;青海铜业采用富氧底吹熔炼-底吹吹炼连吹工艺能够大幅综合回收利用资源;西豫公司充分发挥铅冶炼及贵金属回收生产工艺的循环经济优势,持续做好铅、铜、锌、金、银、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工作,增加综合利用效益。钒科技公司偏钒酸铵生产线建成投产,提升了循环经济水平。同时,在西豫公司、湘和公司、青海铜业、钒科技公司等推广应用余热利用技术,各单位利用余热发电自用,极大节省了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截至目前,各冶炼单位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100%,4家单位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单位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湘和公司入选国家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
一路披荆斩棘,成绩来之不易。着眼未来,各单位将继续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公司“做精冶炼板块”的发展思路,以“稳中求进、进中求强”的铿锵步履,朝着“精品冶炼”的方向昂首前行,在新的征程上提品质、增实力、创效益,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